【人民大学夏建中教授讲座】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2019-10-30 14:27

2019年10月26日上午9:00,应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郑中玉副教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建中教授于活动中心331开设讲座:《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讲座的开始,夏老师首先概括了中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重点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社区服务改革,开启了服务领域的现代化变迁;到新旧世纪之交,传统的街居制管理体制向社区制转型,进入社区建设时代;到2013年前后,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其目标是社会和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将进一步为我国社区的发展注入更强有力的动力。他强调,在建国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有必要梳理、回顾和研究30多年社区发展历程,考察和分析这三个阶段的改革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重要意义。

正式报告中,夏建中教授首先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社区发展。80年代,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伴随着国企改革,原单位制下的成员其生活服务无法通过单位体制解决。这就为社区体制改革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阶段,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成就是,使得“社区”这个原本属于学术圈范围内少数人熟悉的社会学概念第一次进入中国政府的管理视野中,也逐渐成为亿万民众耳熟能详的日常话语;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由专职、兼职和广大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服务大军;兴建了一大批社区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设施。

2000年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单位制解体、流动人口的增加,中国社区发展进入社区建设阶段。2000 年11 月2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在全国推行社区建设的工作。2004年之前主要是完成街区制向社区制结构性改革。2005以后,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建设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线。总之,在社区建设阶段,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远远超过单一的社区服务,开始了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型,这也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基层社会管理制度。

到2013年前后,社区建设进入社区治理阶段。这一转变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讲,还是从社区建设自身的发展逻辑上来讲都是合理、自然的。夏建中教授通过对中央政策和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对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的内涵、总要求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夏建中教授的整个讲座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逻辑性和衔接性极强,结合社区发展的背景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制度变迁的机理。讲座尾声,就当前社区治理的困境、如何解决居民委员会行政化、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组织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夏建中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并与师生展开充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