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人文讲坛(第140期)-吉林大学吴海琳教授《走向融合创新的智慧社区建设》成功举办

2022-11-03 15:55

      11月2日晚7点,哈工大人文讲坛第140期在线上成功举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吴海琳教授做题为《走向融合创新的智慧社区建设》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社会学系郑中玉教授主持,校内外社会学及相关专业师生150余人收看讲座。
      讲座一开始,吴海琳教授简要地介绍了智慧社区的缘起。她指出,有别于一般的传统议题,智慧社区其实发端于实践,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衍生而来的,传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相关的理论视角则是更多地发散于多学科交叉视域中。随后,吴海琳教授围绕智慧社区的动力、概念界定、目标和历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她认为,智慧社区拥有着区别于传统社区建设的双重驱动动力,即具有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动力启动机制。智慧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接入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技术集成应用,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集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而实现社区赋能,进而推动社区建设迈向新业态的转向过程。
      根据新近文献和研究成果,吴海琳教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智慧社区研究的趋势,探讨了智慧社区的多元化推进路径。结合北京双井街道虚拟社区“十三社区”、上海宜川街道和“便利峰”的智慧社区实践,吴海琳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在三个智慧社区实践基础上总结凝练出的三种融合创新实践模式,即“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智慧空间生产”“服务与保障融合的智慧治理实践”和“‘外挂’合作式智慧社区建设”。
      接下来,吴海琳教授根据对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的“十三社区”个案研究,探讨了网络时代的社会空间重构及智慧社区实践问题。她认为,网络社会的来临不仅建构了新的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形态,同时也催生了“地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复合形态。智慧社区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关系重构时,既创造了新的成功经验,也带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智慧社区的实践经验。
      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参会的老师与同学们提问踊跃,交流气氛活跃。围绕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吴海琳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一一进行了专业解答。在讨论环节结束后,郑中玉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吴海琳教授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