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团】外语学子三下乡:“小慢车”连接“大民生”

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投身乡村发展这一历史命题、时代课题的研究,2023年8月16日至8月2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寻觅林区之光”社会实践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开展调研。实践团寻访跨越大兴安岭林区的博林线便民铁路,调查列车的运营情况及沿线老林业乡镇转型发展现状,宣扬传承6238/6240次“博林老铁号”公益性便民小火车的红色历史与服务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6238/6240次火车是我国81对公益扶贫性质的绿皮“慢火车”之一,它途经内蒙古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兴安岭南麓,通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行政首府——海拉尔区。由于这列车次建立较早,与共和国同龄,加之它如一位“老伙伴”一样,无论严寒酷暑,始终穿行于大兴安岭的山坳里,服务于沿线居民,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民生之路,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博林老铁号”。

8月16日调研队从哈尔滨出发,并于当日抵达牙克石市,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团队成员汇总了实践地资料,总结并讨论了前期发布的《关于林区铁路旅游意向调查》问卷数据,沟通设计了调研采访流程。17日清晨,调研队从牙克石火车站出发,登上“博林老铁号”便民小火车,正式开展调研。

 2008

image-20230831135610-1调研队出发前在牙克石火车站前合影

刚刚走出牙克石站的检票口,调研组就被列车富有特色的涂装吸引了。绿色的普速列车上鲜明的印着“博林老铁号”几个大字,彰显了这趟列车的与众不同。伴随着呜呜汽笛声,列车缓缓驶向大山。

列车进入平稳运行阶段,调研队拜访了本次列车的列车长王振军,他为队员们详细地介绍了“博林老铁号”的历史沿革。博林线铁路自1949年9月开通,“小慢车”已在大山里跑了74载春秋,也陪伴了山里人74年。曾经,这条铁路肩负国家建设的重任,以绰源、绰尔林区的绰源镇、塔尔气镇等林业城镇为起点,为全国各地送去大量木材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响应国家“封山育林”政策,列车也慢慢转型,如今,“博林老铁号”成为了乡村振兴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反哺当地百姓,成为维系沿线居民上学、工作、探亲、做生意等日常民生的重要纽带。

 2020

王振军列车长为调研队介绍“博林老铁号”基本情况

“博林老铁号”共有5节车厢,第1节车厢是空调发电车,其余四节车厢各具特色。2号车厢是宿营车,与一般宿营车不同的是,它不仅供乘务员轮班休息使用,也服务于行动不便、不宜久坐的乘客;3号车厢以“三味书屋”为主题,为沿线上学通勤的孩子提供学习区,内部以名言警句布置,并设置书桌,书柜和学习用品;4号车厢以“博林惠农·乡村振兴”为主题,每至夏秋山货收获之际,沿线居民可在不影响旅客的情况下销售商品,车厢内还专门设有物品存放专区供其放置林区特产;5号车厢以“情暖哈工”为主题,列车义务为铁路内部工务、供电、车务段等部门捎带物品,大到办公、施工材料,小到日常食用的肉类、青菜、馒头,以保障博林线铁路的正常运营。

调研前实践队就了解到,“博林老铁号”是山区学子上学必乘的通勤列车。虽然正值暑假,车厢里并没有孩子们的身影,团队还是为他们准备了一套《诗经》,并附上了写有大哥哥大姐姐祝福的明信片,请列车长代为转达小小心意。

 2021

队员将写满祝福的贺卡和一套《诗经》赠送给乘坐列车的孩子

列车通过博克图站,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广袤的草原转为起伏的山峦,车轮从“滨洲线”的无缝钢轨转入传统的圆钢轨,记忆中老火车的哐啷、哐啷声在耳边响起,车厢也随之轻轻摇晃,这意味着列车从这里正式转入“博林线”。在沟口站,一段近半个小时的停车中,一辆和谐5型内燃机车缓缓驶过,那是将要加挂在车尾的机车。王振军车长告诉队员们,列车即将在石门子站通过亚洲最大的铁路斜坡,其斜度达到千分之四十二点五,这段铁路是中国当前仅存的人字形铁路,其形式与詹天佑先生设计的青龙桥人字形铁路相同。队员们与列车长一起来到车厢尾部,从车厢后部的窗中清晰地看到,内燃机车从尾部推动车厢向上,车厢间的挂钩因推力挤压发出吱呀声,烟囱中冒出的的阵阵浓烟、发动机中燃油燃烧发出的隆隆声都提醒乘客,列车即将重新启动。就这样,“博林老铁号”以两辆机车一推一拉的形态缓缓爬上山坡。山势渐缓,后方机车缓缓脱钩驶回沟口站,为明日的工作进行整备。

列车沿绰尔河谷曲折前进,眼前是阳光下如发光丝带般的绰尔河和山谷间的稀树草原,更远处则是覆盖着无数林木的茫茫大兴安岭,不时看到一群牛羊从车窗掠过,队员们在这样如画般的风景中开始了与同车旅客的交谈。这趟车上,有领着孩子来探亲的年轻母亲,有要到沿线维护的工务段工人,有定居外地回乡寻找旧时记忆的老林业工人,更多的则是沿线村镇土生土长的百姓,他们有的是去就医,有的是去探亲,有的是为买上一件称心的衣服裤子。一张张淳朴的脸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话语间满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感激以及对“博林老铁号”的深情。

队员询问王振军列车长,“在这趟列车上发生过什么令人难忘或感动的事儿吗?”一向直率的东北汉子此时却羞涩起来,“感动的事情肯定太多了,太煽情了,不用讲。”队员又问,“您工作中遇到过困难或挑战吗?他回答道,“疫情以来这趟车一直坚持开行,每日一往返,那会儿工作不容易。”顿了顿,王振军又笑一下,“说不容易不是因为自己工作辛苦,上岗了担心家人,不上岗担心山区百姓,有家不让进门,有工作不让出门,那会儿我和同事心里要说没有一点委屈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中国铁路的一份子,我知道有些责任必须担起来。”

7个小时,在一段段访谈里,在如画的美景中,在微微摇晃的绿皮车上,时间就这样度过。列车缓缓驶入终点站塔尔气车站,火车停稳,旅客陆续出站,实践队邀请列车长一起在车下合影。而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乘务组必须要快速地完成整备,迎接下一批旅客。来不及依依分别,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催促队员们出站,收拾好行装,再回头,列车长已登上车门,微笑着告别。

 2023

调研组与王振军列车长合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博林老铁号”一声鸣笛,吹响的不仅是这一列“慢火车”前行的号角,更是沿线人民幸福生活的号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实践队队员们也将始终牢记这声鸣笛,用“博林老铁号”和中国铁路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