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强斌博士报告会

应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刘绍琴教授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强斌博士来我校访问,并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的报告,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报告人:王强斌 博士

报告题目先进荧光活体成像技术:眼见为实

报告时间917日(星期一)下午3:00

报告地点:科学园2H210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王强斌,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21999年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讲师,2004200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200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院任助理研究教授,20087月年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任研究员,课题组长,2010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曾获苏州高层次紧缺人才(2008)、江苏省333人才(2010)、苏州工业园区科教领军人才(2012)、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2014)、中科院特聘研究员(2014)、日本化学会Lectureship Award2015)等荣誉。2012年获得首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科院纳米-生物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Nano Research编委。

20087月回国独立开展工作以来,聚焦无机半导体近红外量子点可控合成、光学性质调控及其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1)提出和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Ag2S量子点及其合成技术,利用能带裁剪理论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精确调控,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窄带隙的半导体金属硫化物;(2)构筑了量子点表面生物功能化平台,分别通过化学分子(聚乙二醇)和生物分子(蛋白质和DNA)修饰获得了高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的荧光量子点,为其生物应用奠定了基础;(3)发展了基于近红外荧光Ag2S量子点的活体影像技术,实现了对活体组织原位、实时、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的影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设计、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2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余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科技战略先导专项等项目。

报告摘要

恶性肿瘤是人类面领的重大健康挑战,实现肿瘤精准治疗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共同目标。本报告将汇报近几年来基于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和发展的新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可视化影像技术,围绕肿瘤精准治疗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1)利用新型的近红外二区影像技术,实现肿瘤的早期准确检测,并且对肿瘤移途径(新生血管和淋巴系统)进行原位、实时的影像研究;2)以移植瘤为模型,实现了荧光指导的肿瘤化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和靶向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的实时评估;3)以原位多发性骨髓瘤为模型,利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技术,对化疗药物如何穿过血髓屏障实现骨髓瘤的靶向递送以及阿仑膦酸盐对骨髓微环境的有效调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成功指导了多发性骨髓瘤的高效治疗;4)结合化疗和免疫治疗策略,首次利用活体双通道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指导肿瘤的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策略的设计和优化,取得优异的肿瘤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