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哈工大仪器学院李浩宇教授邀请,现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郭长亮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带来最新脑成像技术报告。
报告简介:了解神经元群和底层回路如何产生复杂行为是系统神经科学的关键研究方向。将新型成像工具和新的钙指示剂相结合,让神经科学拥有了能同时监测大量神经元和跨数周至数月跟踪已识别神经元的能力。UCLA Miniscopes以前的设计是专门为小鼠开发的,这导致视场约为1 平方毫米,限制了它们在大型动物重大规模单细胞荧光动力学成像的能力和应用。 此外,钙离子指示剂在小鼠以外的动物中通常具有较低的表达和荧光,这激发了对具有单细胞分辨率的高灵敏度、大视场成像系统的需求。 此外,当前的有线微型显微镜设备缺乏无线操作的可选配置,阻碍了涉及同时记录多个相互作用的动物或动物在大环境中行动的实验。基于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郭长亮(一作)和Daniel Aharoni(通讯)等人提出了一种成像视场达3.6mmx2.7mm,分辨率为细胞级的开源头戴式微型显微镜,用于自由行为老鼠的神经成像,命名为微型大视场显微镜(MiniLFOV)。它的工作距离电动可调,整体净重13.9克。MiniLFOV能胜任大脑皮层和大脑深层成像,拥有不同工作距离及有线和无线工作配置。MiniLFOV,可以在15分钟的单次会话中同时记录自由行为大鼠的1000多个神经元。 当对MiniLFOV的整个FOV进行成像时,可以对头部固定小鼠的背侧皮质近2000个活跃的神经元成像。
报告人简介:
郭长亮,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于2004年到200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物理电学专业攻读本科学位。后于2012年到2016年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包括光学加密攻击算法、激光散斑、相位恢复、光场模拟等。之后于2016年1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佐治亚理工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是三维光场显微成像系统、三维光场内窥成像系统、行为学相机、以及头戴式小型化显微成像系统的开发工作。近期开发的有线/无线双模式大视场微型化显微成像设备实现3毫米成像视场内3 µm分辨率。此系统于2019年的芝加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SFN)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以第一/通信(共)作者在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50余篇,成果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