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康 王砚玲/文 上官泽群/图)为迎接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华诞,传承哈工大精神,建筑热能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联合开展访谈活动,采访本专业退休的资深教授与专家,倾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2019年5月12日,热能系教师党支部成员张承虎老师,学生党支部书记王荣环及支部成员上官泽群、刘旭晨等人有幸邀请到孙德兴教授在建筑热能工程系会议室进行访谈。访谈伊始,主持人刘旭晨首先感谢孙德兴教授参加此次访谈活动,随后针对其求学经历、工作经历、教学历程、科研成果等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对孙德兴教授进行了采访。
求学经历
孙德兴教授于1958年就读于哈尔滨市第二中学(现三中),1961年以黑龙江省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进行为期5年的本科学习。孙老师学习基础牢固并且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本科期间取得了几乎全部课程优秀的成绩。1978年孙老师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1981年获硕士学位,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获得者。1982年前往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进修,1983年经国家教委派遣去原西德埃森大学进修。
工作经历
孙老师从1986年回国后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任教。1987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历任暖通空调教研室副主任,热工教研室副主任,建筑热能工程系副主任,建筑热能工程系主任,原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孙老师于1998-2005年期间担任全国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了第一届建环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为专业目录调整后的建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框架以及专业评估文件的制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退休后继续指导和协助专指委的工作,多次为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做报告、讲示范课,并深入到多所参加专业评估的院校担任教学督察员,指导专业建设。
教学历程
在哈工大任职期间,孙老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主讲过本、专科传热学、工程热力学、通风工程等十余门主干课程,其中传热学先后被评为建设部一类课程、黑龙江省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三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果一、二等奖,获得过哈工大教学名师、彦启森教书育人奖等称号。孙老师数十年来致力于教书育人,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认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首先要在占学生学习时间一半以上的课堂授课上得以体现;学生缺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授课质量不佳。授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讲方法和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兴趣学习。孙老师一直秉持“上课要让学生对知识知根知底,懂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大力倡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在授课中非常重视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平铺直叙与照搬照抄,提倡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后进行再创作,践行对话交流式授课,主张教师间相互听课,开展课堂授课研讨。倡导教书教“招”,教师要有高招、妙招,教师对所讲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体会,讲出学生容易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导学生切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虚夸浮躁;要踏实治学,诚实做人。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受到广大学生的极高评价。
科研成果
早期孙老师主要致力于工程传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创造性地澄清并改进了当量直径的概念,指出了水力直径作为当量直径的适用范围、缺欠与修正方法。对传统的层流阻力与换热理论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补充与完善,在专业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了创造与贡献。1999年被香港国际经济评价中心与香港文汇报评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后期致力于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领域的研究,完成了建筑热工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技术开发、高效肋片管簇的优化方法、空调蓄冷与调峰、自循环空气净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孙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城市污水源热泵技术与实践研究,完成了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使用原生污水对万米以上建筑进行供热、空调的成功案例,奠定了哈工大在城市污水热泵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在污水源热泵技术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技术群,该技术荣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采访的最后,孙德兴教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青年一代能努力学习,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能力,勇于开拓进取,为哈工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德兴教授接受采访
主持人刘旭晨与孙德兴教授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