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致青春】(二)朱琳:努力为源,向暖花开

  【编者按】时间飞逝,毕业分别,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数不清的回忆;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这些电信学院优秀青年们或是在勤学奋进中苦练本领,或是在科技前沿中刻苦钻研,或是在公共事业中热心奔走,或是在多彩青春中展现自我,或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才华。毕业季,我们集中将电信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共同感受他们的奋斗和成长。君之故事,吾来讲述,君之精神,吾来发扬!

   朱琳,电信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17级硕士通信一班党支部书记。毕业去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信算法岗位。曾获一等学业奖学金、推免生二等专项奖学金、华为奖学金、优秀学生与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

 

   落笔写这篇前,前·学院公众号高产小编,特意翻到两年前的写下的本科毕业季故事,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将深陷科研的脑回路进行了一次跨区切换,回忆加载,技能点点亮,正式接入写文基站。

   先正式介绍下自己,朱琳,非典型工科女,高举努力努力再努力大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矢志不渝。

改变,也或许是没有改变

   曾经的我幻想过无数次我的研究生生活,我想,是没有绩点压迫的,是更加时间自由的。

   可是,我错了。

   我还是喜欢坐在教室的前排认真听每一节课,感受学懂一个新知识带给我的满足感,感受不同的老师讲述的知识在实践中的高光时刻,感受不同领域相互交叉所得的产物的玄妙,感受不同思维在分享中产生的碰撞。在最后一门考试课结束的那一刻,好像再没有考试了;在专业学分绩排名下发的那一刻,第三名,华为奖学金,奖励自己一顿火锅吧。

   没有绩点压迫,但我想要珍惜每一节课。

   我还是把时间排的满满的,比本科更低的回家频率,越来越短的寒暑假,每天都在寝室和实验室的附近活动。实验室明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房间,却仿佛有着巨大的魔力,当然也可能是被施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魔法,才让科学园的深夜依旧人来人往。每一个晚归的深夜,感谢每一个同路夜归人,我们相互为伴。

   没有时间限制,但我想要珍惜每一分一秒。

努力为灯,照亮前行路

    学习这条路已经走了10余载,而科研这条路,才刚刚起步,好在,一路繁花似锦。

   大三起便进入实验室的我,从大三的对课题懵懵懂懂,到大四的抱着一个课题努力做就完了,成绩不赖,尝到了科研的甜头。

   研究生阶段的我,也变成了师弟们口中的师姐,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精力,但也发现科研从开始的一切顺利,逐渐走到了它的艰辛时刻。走出了科研新手圈的我,看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又觉得“别人都做过”,继续努力坚持深入钻研下去,读的越多,看的越多,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科研中遇到了问题,问题定位,曾经上课学过,完美解决;

    面试的时候被问了一个问题,曾无意间自学过,完美对答;

    ……

    我想,努力的意义在于,它会在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越努力越优秀合情合理,越努力越幸运也同样成立。希望大家也能如我一般,努力着,努力着,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又一份的小幸运。

接受自己,拥抱未来

    研究生的我拥有了更丰富的朋友圈,有出国深造的,有申请读博的,有攻读其他专业的,有投身工作的,同时我的身边也换了一批一同奋斗的人。

    我们这一生,身边永远不乏大神。

    但我相信,下一秒的自己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大神”一些。

    接受有缺点的自己,接受还不够优秀的自己,接受不如那个大神一般“大神”的自己,两年后,我比过了过去的自己,足矣,超过了两年前对自己的希冀,幸不辱命。

    研究生的我找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也即将去往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处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做着可能熟悉也可能陌生的工作,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我不再如六年前慌乱。

    六年前踏入校园的我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学着陌生的知识,接触到了各样的同学和老师。成长是个很玄的东西,有欢乐,有泪水,有感动,有经受不同挫折后的顿悟,有不断摸索完善的三观与品格。

    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朋友、良师与对手,感谢经受每一个次挫折后给我带来的成长,感谢拼搏奋斗这一路上的每一份努力带给我的收获,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

    未来很不确定,但我相信六年来在工大成长起来的自己,她足以应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因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朱琳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