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是马祖光诞辰92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八百壮士”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院士,深刻体会背后蕴藏的哈工大精神、哈工大校训内涵,回顾老一辈八百壮士的感人事迹,学习、继承、发扬他们在事业中,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基础学部航天与自动化专业集群于4月11日晚上18:30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一位科学家的24小时》。
电影通过描述马祖光院士辛劳的一天,映照他德艺双馨的一生,生动地再现了马祖光院士爱党爱国、献身科学、勤奋敬业的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由衷赞颂了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
电影观看结束,同学们通过文字纷纷表达对马老师的思念与敬仰之情。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觉间,马祖光院士已经离开我们十七年了。2020年4月11日,在他诞辰92周年之际,我们观看了《一位科学家的24小时》。“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教育家,马祖光院士甘为人梯、兢兢业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马祖光院士将自己的一生献身国防,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应该向马祖光院士学习,学习他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学习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勤于探索、务实敬业的事业心;学习他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和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
——19L0102班王盼
来到哈工大以后,“马祖光”这个名字便总是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经过数次的纪念活动,我又对这位“光之子”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位科学家的24小时》是根据马祖光院士的一生经历拍摄的传记片,其对马院士的生活细节、工作状态有非常详细的刻画与还原。这部传记片也为我们揭示了这位治学严谨、工作忘我的科学家在生活中的另一面——对妻子深爱、对子女体贴。马祖光院士是所有哈工大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的忠诚、对科研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事业的默默奉献的精神都对我们有了深刻的影响。他一生追光,践行了哈工大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马祖光院士为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19L0103班梁星宇
为了祖国科研需要,马祖光院士不求索取、无私奉献,但在国家荣誉上,却锱铢必争。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他攻克了世界激光领域的难题,发现了新光谱,在论文署名上,曾因受到不公正对待而据理力争。凭借这股爱国奉献、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马祖光院士和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突破,他为中国激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堪称“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在哈工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马祖光院士的生命之光永不熄灭。马祖光院士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身体力行的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个校训发扬好,传承好。
——19L0107班宋春
今天是马祖光院士诞辰92周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文字记录下对这位前辈的怀念与敬仰。在我的心目中,马祖光院士不止是一位科学上的巨人,更是一座人格上的灯塔,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引导着我,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提起马祖光院士,很多词语不由得涌上心头:国家的栋梁之材,科学技术的铺路先驱,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老师学生的良师益友。于我而言,我更钦佩的是他热爱国家,舍己为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就以他在德国做研究为例,当他独自一人研究出新光谱但研究所却把他的名字写在论文第三位时,一向随和的他这次却据理力争。直到所长写下证明:“发现新光谱,这完全是中国的马祖光一人独立做出来的。”我相信,当年极力争辩的马祖光院士心中,早已没有了“自己”的概念,他所代表的,就是中国。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研究,仅为了证明一个事实:欧美发达国家做不到的,中国不仅能做到,而且还能做的更好!
然而在国内的马祖光院士,却是另一幅模样,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都是和睦以待,尤其是在涉及自己的名利时,永远是他人在前,自己在后。作为领域知名专家,可在他的许多论文中马祖光院士的署名总在最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后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机会。申报院士称号的时候,申请材料被一次又一次地撤回,“我不够院士水平,要报也要报年轻同志。”这句话他总挂在嘴边。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不能不令人为之动容。
纵使时光飞逝,时间流转,总有一些人,他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人们的记忆,如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他的生命之光也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熄灭,就如同奥林匹克的圣火,注定要代代相传。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马祖光院士用生命谱写的生命之光将生生不熄,永远照亮在人们的心中!
——19L0111班郭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