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建筑学院“百年建筑,世纪芳华”建筑学学术周第五日“筑共进:建筑学专业的时代思辨” 自由建筑论坛成功举办

2020年6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百年建筑,世纪芳华”建筑学学术周第五日“筑共进:建筑学专业的时代思辨” 自由建筑论坛在云端成功举办。本次主题报告会分为主题报告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活动邀请到来自建筑“老八校”的建筑系主任们,在行业变革和当前热点的语境下,就建筑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国际交流等建筑界所关心的问题共论时代背景下建筑学的恒与变。

本次自由建筑论坛在一段追忆建筑学院历史发展、教育教学场景,以及海内外建筑教育届友人对哈工大建筑学科百年华诞祝福的温馨视频中缓缓拉开序幕。开场环节由建筑系主任薛名辉副教授主持。薛主任首先欢迎了今天来到论坛的各位,并简要介绍今晚的主讲嘉宾和对谈嘉宾们。

接下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孙澄发表致辞,孙澄教授首先欢迎了来自老八校的各位朋友,以及在建筑教育届工作的优秀校友,诚挚感谢各位对于哈工大建筑学科的支持,期待与全国高校建筑学科在新百年里一道前行,共创佳绩。同时孙澄教授表示非常期待今晚各位同仁的精彩学术报告。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书记张国宏发表了致辞,希望哈工大建筑学科能够携手国内建筑院校,共同引领全国建筑学科和行业,直面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共发展、谋未来。

云端合影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邵郁教授主持主题报告环节。邵郁教授首先欢迎了今天来到论坛的各位嘉宾,简要回顾了建筑学学术周几天来的盛况,并介绍了本次自由建筑论坛的主要日程。随后,邵郁教授介绍并请出各位嘉宾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主题演讲回顾一

演讲嘉宾:青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世界建筑》杂志社副主编

青峰老师从哲学层面对建筑学教育进行反思,通过对赖特有机建筑理论将建筑比作大树与deleuze块茎理论对于无方向自由发展的讨论,以树的总体结构对建筑学的体系思考,对于缺乏准确定义的建筑,我们是很难从其本身寻找建筑以树形结构继续存在的支撑力量,当前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信息时代激变造成思考过程碎片化,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更要求我们能够守住建筑以及建筑教育的总体结构蓬勃发展。

 

主题演讲回顾二

演讲嘉宾:朱  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访学研究员

在现代建筑设计教学的基础和反思中,朱雷老师将现代建筑“空间-结构”诠释为:九宫格、方盒子来作为回应现代主义的其中一个基点来追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语言,尝试探讨隐含在建筑表象背后的设计基础,同时以理性自律的操作逻辑完成从处理“方盒子”预设形体与实体对象到“院宅”的场地界定、空间分化等过程。在学生教育教学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场景想象、现场观察以及生活经验的学习积累应用,在形体/框架处理过程中体会形式语言的自律;在预设形体/要素过程中学习操作逻辑与生成过程,在设计作品生成过程中统合来自于教师的基本语言与逻辑以及来自于学生现场感知习得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在设定框架内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在现实感知中理性自律的态度。最终讨论了建筑内核形式与语言具有恒定性,而变化来自于建筑学生作为建筑教育社会化过程的直接产物,将学生对现实的感知不断输入才能不断维持建筑教育的创造性,才会真正继承建筑学内核的恒定性。

 

主题演讲回顾三

演讲嘉宾:蔡永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蔡永洁老师首先谈论了关于时代社会变革以及建筑变革的思考,认为革命建筑师的建筑理想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革命,革命性的设计理念与思考可能传承于人类历史文明,今天的变革不再来自于思想领域,而是技术领域;但建筑学面临的条件已经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了世界观,我们今天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相信经验还是数据,以及数据与经验能否最后获得统一;在当今建筑潮流以数为基础发生巨大变革仿佛是回归于数学-几何学的宇宙原理,作为历史的螺旋上升过程短暂阶段的变革背后隐藏着不变的内核,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即为:创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环境,同时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成为与人性化空间同等重要的平行议题。之后以同济的教学探索中关注变化的宽度拓展环节和关注不变的深度挖掘环节进行实践案例的分享,强调寻找内部世界营造和回归生活原形这两个不变的传统,平衡不变与必定会变的实现高度的提升。

 

主题演讲回顾四

演讲嘉宾:张昕楠,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 , ASC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昕楠老师对当前变化多端的建筑因何而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社会变革以及技术发展对建筑相关的环境、尺度、类型、材料、构造五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在探讨不变的内核时,结合天津大学的教学实践,以“+”的设计教学举例说明任务书要求处于“未完成”或“一半”的状态,允许他们将自身对环境、文化、事物、对象的理解和学习融入设计过程中,并展开想象的世界。通过这样的实验,引导学生基于对爱好、生活方式、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发展任务书,充分表达自我意识和创造的热情,在当代愈发多元的语境下保证学生以类型为出发点进行人本思考的权力。进一步对世界建筑经典书籍理论的书籍结合中国建筑理论与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特点,抛出了滞后于技术及理论发展的建筑学科在当前因为学时的缩短、体系的扩展、基础的失焦、趋势的多元、理论的彷徨而面临的困境,以此探讨建筑学应该秉承不变的内核是什么。

 

主题演讲回顾五

演讲嘉宾:刘宇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创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刘宇波老师带来了以《从学科间的关系看建筑学的恒与变》为题的报告,刘老师从学科之间的关系谈起,在学科中找到建筑学的定位,并从学科关系看建筑学的永恒的内涵。刘老师提出了建筑学是直面社会现实的学科,基础学科以及其他学科支持着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学是最靠近应用端的学科,对建筑学带来了两个挑战,既要面对变化的现实,也要应对背靠学科的发展,还要在其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刘老师其次列举了历史上其他学科的突破对建筑学的促进作用,材料、机械等技术的进步推动建筑学的发展。另外刘老师也举了一些改变建筑学科的人物,例如法国园艺师约瑟夫莫尼尔、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刘老师指出建筑学的进步可以技术推动,也可以是建筑师所推动的,并指出现代主义的理想性和现实的矛盾性。之后刘老师落脚于建筑教学,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纵横结合”体系化课程结构,将多学科对建筑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课程设置上,不仅强调专业的深度,也强调多学科的关联性和逻辑性。最后刘老师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实际建筑学教学案例收尾。

 

主题演讲回顾六

演讲嘉宾:龙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建筑系系主任、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龙灏教授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思考当下对建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龙老师从“设计基础”、“科研素养”和“发表习惯”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建筑学专业老师要有扎实的设计基础,教师自身要“会设计”;其次,除了设计能力,在一流的建筑学教育机构任职的专业课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持续研究本身也是做好一个“好老师”的基础素养;第三,龙老师阐述了建筑学教师面对的绩效压力现状,同时也鼓励建筑学专业教师积极应对,他引用了何镜堂院士之前对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即“一件作品、一个奖项、一篇论文”和各位学者老师共勉。最后,龙灏老师总结了三点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了自己的感悟。

 

主题演讲回顾七

演讲嘉宾:叶飞,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 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叶飞老师以《多元驱动下的建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西建大近年来的建筑教育》为题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年来对建筑学教育教学做所的一些改革和探索。叶老师首先解释了“多元”的内涵和建筑教育以及西建大面临的挑战,之后从“横纵融通构架”、“多线共生体系”、“研教结合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西建大在多元驱动下的建筑教育改革。“横纵融通架构”即横向融通建筑类专业,联通大建筑专业;“多线共生体系”思考了建筑学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包容性,设置了“平行班”、“教改班”、“新工科班”的主干课程教学脉络;最后,叶老师分析了“研教结合”的问题和挑战,介绍了西建大立足于建筑学院的特色“研教结合”策略。

 

主题演讲回顾八

演讲嘉宾:薛名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理事

薛名辉副教授在土木楼里话建筑,结合个人学习成长工作系列过程中与哈工大建筑的交集,讲述学院空间是建筑教育的传承,同时建筑专业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空间的故事。历经沧桑的土木楼环廊合院承载了建筑专业教育在典雅之形、方院之用、为学之序、术业之界四个方面对莘莘学子的培养作用,土木楼里的建筑教育在情绪、时代、岁月、事件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着情怀、传承、青春、空间的恒定不变。

 

嘉宾对谈回顾

主题演讲结束之后,邵郁老师主持进行了自由建筑论坛环节,对谈嘉宾朱玲、李之吉、孙伟、李伟、李翔宇就“筑共进:建筑学专业的时代思辨”这一主题进行了各自思考与观点的表达,同时就青峰、朱雷、蔡永洁、张昕楠、刘宇波、龙灏、叶飞、薛名辉八位主题演讲嘉宾的观点进行了积极讨论,与嘉宾一起共议建筑学的恒与变。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理事孙伟老师首先以校友的身份表达了对土木楼对自身基础养成和人生发展积极影响的感恩与感谢,同时祝福母校建筑学院繁荣辉煌。在关于论坛主题的讨论中,以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与困境,讲述了如何在恒与变的锤炼中守住建筑本色寻求突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李伟副教授讲述了她本科一二三年级的基础教学的经验,以及对天大建筑教育传统技法训练的改革到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成熟的经历。针对多年来基础教育从一年级的建筑城市认知、二年级的建筑设计基本问题学习框架到三年级综合解决问题的基础塑造的全过程,提出我们当前建筑学更偏向于专业思维的培养,建筑为人服务、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目标是恒定不变的。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生导师朱玲教授在回忆和讲述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的过程中浅谈了建筑学、城乡规划以及风景园林的学科联系,讨论当前中国建筑院校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从特色到卓越的发展要求。在讨论建筑恒与变之时,对几位主题演讲嘉宾的观点提出了系列发人深省的追问,即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除却讨论建筑的恒与变,更应结合建筑教育传授主体与接收主体的时代特征来思考建筑学的本源传承。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李之吉教授提到:在此百年大变局的时刻,应以建筑变革为讨论主体,在中国建筑科班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促使各类院校共同进步,形成建筑专业办学的繁盛景象。他还谈到,此刻作为建筑教育从业者更要秉承责任之心思考建筑学子的成长培养,考量社会事件、技术发展以及明星建筑师的引领等等多种因素对建筑教育的冲击。最后他还对嘉宾蔡永洁老师提出问题,即未来面对智能化时代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人文思想教育。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副秘书长李翔宇老师回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回顾传承不变的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也谈到,作为一名老师要讲好一堂课、做好人文传承,该不变的一定不能变。在对谈环节的最后,主持人邵郁老师请出所有嘉宾,每人为本场活动都献上了一句寄语。随后,建筑学院孙澄院长表达了对九月份再次进行思想碰撞的邀请与期待,各位嘉宾共同表达了对哈工大建筑学科百年的祝贺,同时期望建筑教育同仁能够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创造未来。

经过近6个小时的思想汇聚,“百年建筑,世纪芳华”建筑学学术周第五日——“HIT建筑百年——筑共进:建筑学专业的时代思辨”自由建筑论坛圆满结束。各位师生、校友、参会嘉宾云相聚,虽相隔万里,但热情不减,云端共叙校友情谊,畅谈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