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

2022-12-11 14:36

 

2022年12月10日,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设计”,与会专家围绕新时期城市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探讨城市设计的发展规律及未来趋势,学术观点精彩纷呈。

 

论坛开幕式

2022年12月10号上午,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开幕式由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教授主持。董慰副院长依次介绍了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与会嘉宾,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

开幕式分别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子瑜先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澄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执行院长宋聚生教授分别致辞。

朱子瑜主任委员代表中国城市设计学委会致辞,指出在高质量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时代背景下,应更注重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市设计、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高品质城市建设环境,肯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培育了具有正确的城市设计价值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孙澄院长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对与会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阐述了城市设计知行论坛作为哈工大城市设计学术方向的品牌会议,是探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知”与“行”的重要论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设计面临着宜人、多元、包容等多方面的、更高的挑战,本届知行论坛主题对学院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宋聚生院长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对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回溯了1986年至今城市设计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历程,指出20多年来深圳校区全设计团队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将城市设计实施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新时期不断摸索加强城市设计学科教育途径,并预祝知行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董慰主持开幕式

朱子瑜致辞

孙澄致辞

宋聚生致辞

 

主旨报告

城市设计知行论坛主旨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赵天宇教授和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主持。本届知行论坛邀请六位到来自世界知名高校学者和政府相关机构领导进行主旨报告。

赵天宇主持主旨报告

冷红主持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1

The Infrastructures of Everyday Life

报告人:Dan Hill

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UCL客座教授,Council on Urban Initiatives创始成员
 

Dan Hill教授以“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为主题,从小到一部手机,大到某个城市的各种尺度的项目设计为大家展示了近些年的关于基础设施的主要成果。Dan Hill教授首先阐述了目前澳大利亚所面临的火灾、洪水、人口增长放缓等复杂的社会和环境状况,推出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建筑、空间设计本身,更应该是包含基础设施、环境、组织机构等的可以促进产生高质量空间的战略性的设计。Dan Hill教授展示了过去三年的城市设计工作,包括巴黎某建筑底层停车项目、日本丰田汽车园区的花园街道、美国清洁工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能源建筑等技术。其中,针对某城市较高的汽车保有量,从整个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公众利益,对如何进行协调和系统性规划,设计了一个小型共享汽车车站,可以实现多人共享一辆小型汽车,减少道路上的社会车辆,从而减少汽车带来的污染,改善环境。Dan Hill教授还指出街道的设计和城市的设计是一个平衡,应该体现回归自然和回归人性。应该注重公众参与,鼓励政治家、普通民众,甚至是孩童等进行多方参与。最后,Dan Hill教授强调城市设计是一个跨政府、跨学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并且应该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关注基础设施。教授最后推荐了两本书《Dark Matter and Trojan Horses》、《Designing Missions》,希望有所借鉴。

 

主旨报告2

社会-空间中城市设计的真善美

报告人:边兰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边兰春教授的报告社会-空间中城市设计的真善美,共分为“致知、笃行、合一“三个部分。在”致知“部分,阐述了城市设计中社会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城市空间的塑造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化的意愿行动,城市形态是一种空间化的使用需求和感受,城市发展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既有共时性又有历时性。在”笃行“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的特征。强调城市是复杂和动态的,城市设计是人们在其中,对城市各种价值观念、环境意义、功能属性进行互动、争议、辩论的过程。边兰春教授指出多年来的城市设计需要反思,过去把它当做国家崛起的形象标志、区域竞争的推进手段,但是现在更应理解成改善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路径。在”合一“部分,边兰春教授阐述了“城市设计的过程,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空间设计与营造,其实也包含了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的动力影响和市民需求产生的巨大推动”的观点。最后,边兰春教授表示未来的城市设计应当体现科学求真,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体现人文求善,满足社会多元需求;体现艺术求美,展示情景合一的空间价值,应当不断探索城市设计的真谛,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主旨报告3

城市设计边界与城市设计师职业

报告人:金广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荣休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金广君老师通过对城市设计重要作用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判断城市设计的边界和成为城市设计师需要经过的历程。

关于如何判断城市设计的边界,金广君老师指出三个参考点:第一个参考点是弥补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空白区的学科之“桥”,桥的发展演变、内涵和机制;第二个参考点是空间层次及项目规模。在一个城市范围里,城市设计项目分大都市区城市设计和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专项)、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独立项目)四个层次,此外,还有城市设计概要这样的特殊层次(合作项目);第三个参考点是城市设计全过程的框架是由空间设计和实施管理两部分组成的运作过程,并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体制内”及其定位。

关于成为城市设计师要经过怎样的历程,金广君老师同样提出三点,分别为: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介绍了当下城市设计教育的模式;城市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以及城市设计师资格问题;城市设计师职业的四个发展前景。

最后,金广君老师通过对城市设计实施问题的思考,重点强调:城市设计只有成为“体制内的一员”才是有用的、管用的、好用的,因此“顶层设计”非常重要。

 

主旨报告4

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前沿

报告人: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及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人员
 

柴彦威教授从生活圈的层次,到空间结构的划定,再到设施的评价优化,以及关联组织分析优化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当下背景,指出社区生活圈在日本的起源及在东亚的发展过程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我国社区生活圈已经被纳入到各层级法定规划体系中,但在规划方法、规划体系、治理体系上都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柴彦威教授基于行为的社区生活圈层次划分为社区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和扩展生活圈,在现有的服务半径等方法基础上,结合居民行为开展时空行为的可视化调查,运用GPS行为轨迹、基于结晶生长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等的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社区生活圈划分。同时,对社区生活圈进行设施评价与优化,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开展北京市社区社交生活圈评价,基于差异化行为需求的“千人指标”优化生活圈设施。最后,结合全过程居民参与,柴彦威教授提出了城市配送生活圈、数字化消费生活圈、学区生活圈、社区商圈与生活圈等社区生活圈关联组织与优化途径,以实现“社区生活圈的共建、共治与共享”。

 

主旨报告5

以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更新实践探索——以成都少城为例

报告人:姚  南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副总工程师,规划二所所长,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姚南所长主要从新时代城市更新的新认识、四个部分探讨了对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更新实践的探索,以少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为例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首先姚南所长指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中后期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成都被赋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无的重大使命和成都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其次,姚南所长阐述了公园城市城市更新的新谋划。包括成都城市更新的总体思路、更新对象识别、模式指引、更新单元划定、更新体系构建等。接着,分享了成都少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优秀案例。提出了少城的有机更新的策略以及实施的成效。最后,姚南所长提出城市更新是一个物质空间重塑和社会关系重塑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地域性的工作。成都的城市更新也是遵循国际人群环境的前沿思想,用公园城市理念丰富城市更新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并突出三个重点和四个统筹。三个重点包括规划引领、金融赋能和政策支撑。四个统筹包括要统筹功能与治理、要统筹底线与高线、要统筹政府与社会和要统筹部门与地方。非常的有意义,也有价值。报告最后姚南所长引用了联合国人居署高级规划专家萨尔瓦多的一句话: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城市可以参与规划马拉松比赛,那就是成都。我相信,只要保持目前所展现出的努力和情况怀,少城有机更新将成为令世人敬仰的成功故事。

 

主旨报告6

Urban Space for IT-Based Lifestyle: Understanding Design Tasks and Looking for New Patterns

报告人:Fedor Kudryavtsev

莫斯科国立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创新实验室(ArchnovalLab)首席专家

莫斯科国立建筑学院(Moscow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state academy),MARKHI)Fedor Kudryavtsev副教授在题目为《基于IT生活方式:城市空间理解与城市设计新模式》(Urban Space for IT-Bsed Life Style: Understanding Design Tasks, Looking for New Patterns)的精彩报告中,基于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探讨了如何认知城市空间,如何塑造高质量城市空间等议题。首先,他表示如今人类社会处于远程办公的信息化大环境,虽然带来了很多问题与困难,但也促生了很多便捷与机遇。其从传统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和生态空间演进的历史智慧中,提出了“零空间(Zero Space)”概念,来表述IT时代人类的空间使用模式。其次,Fedor Kudryavtsev副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莫斯科的研究,以及同哈尔滨工业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成果,包括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类行为方式、行为轨迹和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等,提出数字化转型时代,人类社会基于IT技术带来的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的变化及城市空间对需求的响应模式,是建设高质量城市空间的设计途径。Fedor Kudryavtsev副教授还指出绿色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整合的重要性,绿色空间系统应在社区尺度、城市尺度、区域尺度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互补体系,同时应尊重绿色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律和系统的可持续性。最后,Fedor Kudryavtsev副教授指出,数字化的服务设施支撑高质量城市空间的潜力,在于服务设施的网络性,在于人们使用网络的便利性,在于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万物互联时代,城市不仅仅是人类集聚核心,更是生态巨型系统网络的关键节点,IT技术及新的思维范式是认知城市、设计城市、建设高质量城市空间的重要基点、基本范式和根本途径。
 

经过近4个小时的分享与交流,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圆满结束。来自五湖四海的领导、专家、师生,以及对城市设计感兴趣的各界人士云相聚,虽然缺少了线下的真实感,却大大增加了论坛的包容性。精彩的报告让大家受益匪浅,思想的交融让大家看到了城市设计未来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