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筑梦乡村·霍童改造”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开展社会实践。
8月10日上午,在宁德市寿宁县住建局副局长柳振宇、下党乡书记项忠红及下党副乡长蔡志宏的带领下,实践团首站到下党乡参观学习。下党乡曾经是个“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是福建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乡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符合下党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乡鸾峰桥是全国现存单拱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也是“三进下党”的起点。在这里,实践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跟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实践团重温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发展中难题的往事。随后,实践团重走“党群连心路”,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难忘下党”主题馆,认真观看历史资料,学习体悟其中所蕴含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调查研究切身感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
调查研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坚持调查研究,当年的“三进下党”就是一个生动缩影。在下党乡党性教育基地,实践团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吉星从“三进下党”说起,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题,讲述了调查研究的历史意蕴和实践要求等,激励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继承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的调查研究法宝,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调查研究精神,真正掌握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下午,实践团第二站来到屏南县熙岭乡进行调研,在熙岭乡书记张宜世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龙潭村与四坪村调研当地乡村振兴新业态。熙岭乡坚持把文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建立“三引三创”机制,改革创新做法,走出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熙岭乡龙潭村,实践团走进龙潭共创空间、龙潭村九五映画摄影基地、四平戏博物馆、屏南县龙潭文创片区人才驿站等进行调研。龙潭村近年来努力建设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走出了一条具备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为实践团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新模式提供了经验方法。
熙岭乡四坪村于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调研中实践团参观了四坪“乡愁”长廊,走进由古民居改造而成的面包房、茶饮店、咖啡屋、啤酒屋等,亲身感受新发展模式给乡村带来的改变。古村与文创的结合,使得古老的四坪村踏上了新生之路,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8月10日的参观调研,让实践团被“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精神深深打动,极大丰富了实践团对乡村振兴内涵与外延的认知,使得同学们对如何在保持古村落古民居原味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实践团后续开展村落改造与方案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同参与10日调研行程的还有宁德市政府办和寿宁县下党乡、熙岭乡政府和调研村落的相关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