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颢,邹清宇、图/辛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组织开展了“爱国奋斗·强国励志”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
经各学院、学部、校区组织推荐,共有来自一校三区的81支团队报名参赛。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与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选派15位思政课教师担任各团队指导教师,选拔学院8支团队37名学生参加展示活动。学院组织专家精心指导,支持保障各团队备赛。经过初赛、复赛的比拼,与决赛激烈角逐,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裴晨曦、王子杰、赵健宇、高宁、盛钰芝、王晨阳组成的“枝叶关情见初心”队斩获专项组特等奖,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盛欣、翁晴雨、张欣组成的“科学·时代·青春——追 ‘星’族”队获得专项组二等奖,2023级硕士研究生宋子怡、孙明璨、张艺冰、李怡萱组成的团队、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明昌、张毓玲、李怡鸿、刘铭、陈星语组成的团队获得三等奖。
提及比赛感受,荣获专项组特等奖的团队主讲人裴晨曦表示,“这次参赛最大的感悟就是‘以赛促学’,深化了对学校思政课的学习理解。在比赛准备阶段,我们团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课程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现实案例理清逻辑,深化理解。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团队也通过教学设计和视频作品展示,从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的身边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大道理,号召广大青年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荣获专项组二等奖的团队成员宋子怡感慨道:“非常荣幸能够进入本次思政课比赛的决赛。在本次比赛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不同学院选手的风采,而且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探求真知、启智润心的独特魅力。每一次准备,都是对理论的深入挖掘;每一次拍摄,都是对价值的传播与分享。科学家精神指引新时代青年坚定科技报国理想、勇担民族复兴重任,并时刻引领我们追寻梦想、不畏艰险、勇于实践,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不凡的人生华章。”
其他参与本次比赛的同学们也感触颇深。田群感叹道:“在本次比赛中,我们深刻体悟国之大者,明辨国之内外,培塑国家安全意识,矢志精忠报国。此次获奖是鼓励,更是责任。”孙明璨表示:“通过本次比赛,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哈尔滨红色党史的厚重与光辉,更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提升思政素养的决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我们将继续深化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李明昌提到:“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之路还在继续。相信每位参赛选手,在未来的实际行动中,都会始终牢记‘爱国奋斗、强国励志’的主题精神,自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任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王丽颖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本次比赛是推动师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关联的探索实践,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对教学专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理论挖掘、历史总结和实践验证,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团队在选题时不约而同地考虑到要寻求自身特色,于是充分挖掘学校与学院科技创新与航天筑梦的独特资源。从‘选题’到‘破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包含着从实践内容转向理论内容的转化。在亲身参与团队实践与现场观赛后,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在选题和破题之间构筑一道行之有效的桥梁,才能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担任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刘冬深有感触。
“充分感谢团队的信任与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多次讨论与优化完善,并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指导,团队最终取得佳绩。团队成员认真优秀,沟通高效,彼此尊重,能快速理解问题本质并加以改进,推进顺利。理解科学家精神需结合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回应时代挑战,让学生感悟责任与担当,践行并传承科学家精神。” 担任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王海荣欣慰于团队成员的成长。
“在备赛过程中我与学生同步学习、同步成长。通过本次比赛,我深觉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要持续努力探索,更加充分、有效地运用好各类型教育阵地和各方面教学资源,把反映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内容引入课堂,用鲜活的案例、翔实的数据、生动的实践,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担任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王奕更加坚定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次“爱国奋斗·强国励志”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理念,不断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理论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