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研究员、常务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苏晓东教授来访我校,访问期间将举办学术报告进行交流,欢迎相关师生参加。
报告题目:DNA-Transcription Factor recognition and binding:Towards a dynamic view
报告人:苏晓东 教授
报告时间:6月27日(周三)上午9:00
报告地点:科学园2E栋411会议室
主办单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人简介:
苏晓东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4年获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次计划入选者,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单分子生物物理、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基于结构的药物及疫苗合理化设计等。 1994年获博士学位以来,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60多篇,译作及著作5部(包括书中章节),翻译了结构生物学畅销教科书《结构生物学—从原子到生命》。 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如Nature, Science,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Nat. Strucut. Biol. & Mole. Biol. (NSMB), Genome Research, PNAS, Cell Research, Cell Rep.; EMBO J., EMBO Rep., Nucleic Acid Research(NA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科学论文总引用近3000次,总影响因子700多。多次承担重要国际科学期刊审稿人, 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种项目的评审工作。 历任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大分子晶体学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大分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单分子生物学分会主席等职务;以及担任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BIOPIC常务副主任等职。
苏晓东实验室近十年来,在北京大学建成大规模、高通量、半自动化蛋白克隆、表达、纯化、结晶以及晶体结构解析技术平台,克隆、表达各种基因4000多个,做到多快好省地进行蛋白结构研究,实现了高通量进行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目标,在国际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以蛋白质晶体学为主要手段的结构生物学自动化系统及相关方法、设备,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利用现代化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NGS)研究肿瘤基因组学以及相关的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力图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及基因突变。
报告摘要:
虽然高分辨率的晶体及电镜提供给我们漂亮的并且深入的结构基础,结构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原子层次动态的理解生命过程。我们目前关于DNA转录因子的识别和结合的研究并不完善。在大部分的生物学工程中,特异和非特异的蛋白和DNA的相互作用导致基因和表观遗传受到影响,然而详细的机制并不知道。结合生物化学,晶体生物学,和单分子生物物理学手段,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