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学子以乐为媒探寻文化根脉 “红音传华夏”实践团奏响文化传承新乐章

寒假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轻音社“红音传华夏”文化传承践行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材料学院范沛杰、张一楠老师指导下,该团队以“探寻文化瑰宝,奏颂华夏山河”为主题,分赴江西、南京、西安、新疆、兰州等地,通过实地调研、非遗探访、艺术创作等形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

步履丈量历史 对话非遗匠心

实践团以江西分队为核心,联动多地展开行动。在南昌,成员们登临滕王阁,了解其重建历程与历史底蕴;走进海昏侯遗址博物馆,透过千余件文物感受文物保护工作的艰辛;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团队拜访釉上彩非遗传承人付翔,探讨传统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尝试改编民乐《渔舟唱晚》,以现代音乐语言诠释古瓷文化的悠长韵味。 

南京分队聚焦云锦、白局等非遗技艺。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团队成员目睹了“寸锦寸金”的织造工艺,聆听传承人讲述技艺传承的困境;在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室内,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修复师“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一场原汁原味的南京白局演出,更让年轻学子感受到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

多元地域碰撞 感悟文化交融

西安分队成员走进陕西省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览追溯秦汉文明,思考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新疆分队在乌鲁木齐博物馆的丝路文物展厅中,体悟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兰州分队则与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度对话——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微雕艺人刘金禄等匠人的坚守故事,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守艺”的执着与传承的迫切。

青春赋能传承 创新赓续文脉

实践过程中,团队注重将青年视角融入文化传播。在景德镇,成员们以音乐改编赋予传统瓷文化新表达;在兰州,学子们亲手体验微雕创作,完成“非遗初体验”。活动后期,团队系统整理实践成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非遗影像、采访实录等线上资源,并召开总结会分享感悟,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此次实践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团队负责人郭知睿所言:“作为工科学子,我们既要敬畏历史,也要用科技与创意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未来,团队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探索传统文化与时代共振的新形式,让千年文脉在青春接力中生生不息。

2025年2月15日

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轻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