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南洋理工大学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在线做了12场关于英语戏剧的系列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刘克东教授主持。
第1-2讲:2022年6月14日下午1-4点,南洋理工大学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哈工大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戏剧”的在线讲座。该讲座分为两部分:1)Harold Pinter剧作The Dumbwaiter中的The Absurd and the Postmodern, 2)Finding the True West in Postmodern America。第1讲:在题为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哑巴侍者》(The Dumbwaiter)中的荒谬与后现代的第一讲中,Jernigan副教授通过后现代注意理论家Jean-Francois Lyotard,Fredric Jameson和Brian McHale等的论述,以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哑巴侍者》(The Dumbwaiter)作为案例研究,探索了在戏剧中寻找后现代元素的潜力。第2讲:在题为“在后现代美国寻找真正的西部”的第二讲中,Jernigan副教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几个不同理论,特别关注弗雷德里克·詹姆森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的著作。然后,过渡到解释布莱恩·麦克海尔(Brian McHale)如何为区分文学(包括戏剧)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问题。 最后,Jernigan副教授认为山姆·谢帕德(Sam Shepard)《真实西部》(True West)中体现的后现代性,如果从让·鲍德林亚(Jean Baudrillard)的Simulacrum理论出发,将很容易理解。
第3讲:2022年6月21日下午,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假死就没有危险吗?——莫里哀的设想是无效的”的在线讲座。在讲座中,Jernigan副教授描述了一位著名剧作家,莫里哀,在他的最后一部戏剧《想象中的无效者》的写作和上演期间,他病得很重,在该剧第四场演出后几个小时就去世了。因此,这一讲提供了对戏剧幻觉与死亡现实之间关系的令人信服的洞察力——尤其是在阿甘·莫里哀笔下的主角中,本质上是“假装”成为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忧郁症患者。在莫里哀的最后一场演出中,他本人病得很重,以至于有一次他“抽搐”了,他试图用笑来掩饰(显然,观众并没有被愚弄)。对于莫里哀来说,这当然是冷冰冰的安慰,尽管这部剧的结尾,最终会让剧作家自己从长期的痛苦中得到最后的解脱,但他从前的另一个自我最终不会因为“假死”而面临任何后果,因此他继续活下去,诱惑死亡,并在该剧的未来表演中表演死亡。这种“假死”(更确切地说,假装假死)同时让他的观众看到剧院幻觉(一扇本不应该打开的门)下的一瞥——即使他自己也无意中瞥见了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可能称为“一个无法跨越的边界:一扇不会打开的门”之外的情形——这一瞥提供了一个值得展开的平行世界,特别是鉴于最近的各种理论观点表明我们对死亡的社会文化体验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幻的现象(在这里想到了菲利普·阿里斯在《我们的死亡时刻》中对死亡的处理)。可以肯定的是,超越舞台幻觉窥视,需要我们见证戏剧幻觉的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就像超越死亡幻觉窥视需要的那样——而且,以我们的思维方式,这种共鸣死亡的幻觉和舞台的幻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莫里哀的最终退出继续吸引着学术界的关注。
第4讲:2022年6月28日下午,丹尼尔·基思·杰尼根(Daniel Keith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路易吉·皮兰德娄中的死亡和戏剧边缘》的精彩线上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杰尼根副教授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剧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反认识论、后现代主义、反本体论等理论,以《六个人物寻找剧作家》的故事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分析戏剧中的死亡意义何在以及表现手法。杰尼根副教授首先扩展了麦克海尔的理论“麦克海尔谈到现代主义是反认识论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反本体论的。”他认为皮兰德洛的作品仍然符合我们所说的反本体论戏剧的定义。然后,杰尼根副教授以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的《墙上的斑点》为例,进一步谈及本体论。他讨论了文本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投影的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什么,以及投影的世界是如何构造的,暗示皮兰德洛这样的剧作家似乎提出了这些本体论问题。此外,杰尼根副教授谈到了后现代主义和认识论问题。他从现代主义开始,通过引用米凯尔(Mikael) 的著作来描述现代主义如何转向后现代主义:难以处理的认识论不确定性在某一点上变成了本体论的多元化或不稳定。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杰尼根副教授提出,当一个角色在舞台上死去时,这个角色现在是否是一具尸体有可能成为一个认识论问题,他(或她)是否真的死了则是一个本体论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演员真的死了。他提出,虽然希腊和新古典主义戏剧中有很多死亡事件,但它们从未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舞台上。最后,杰尼根副教授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理论:舞台与观众的世界根本不同,这些人物的本体存在不同于观众的本体存在。通过《六个人物寻找剧作家》的故事,他介绍了人类交流的困难、人类完美感知的相对主义以及各种交流方式的主观性。
第5-6讲:2022年7月5日下午1-4点,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戏剧性死亡:玛丽娜·卡尔的<猫的沼泽>》和《“模拟经历”:布莱恩·奥诺兰(弗兰恩·奥布莱恩)的元表演模拟》的线上讲座。本讲座通过分析戏剧《猫的沼泽》中人物在舞台上的死亡探讨了作者的表达手法,引入了新自然主义——元戏剧传统;接着Daniel Jernigan副教授探讨了布莱恩·奥诺兰的元表演模拟和他的人物形象。最后对布莱恩奥诺兰的一些作品做了更深的了解。第5讲:讲座开始,Daniel Jernigan副教授提出死亡是玛丽娜·卡尔戏剧中一个备受批评的问题,通过分析《猫的沼泽》中人物角色的死亡的不同表达以及其他角色,例如亲人或者其他角色对于主要人物死亡的不同表现,以及对于戏剧中主要人物的总结来加深我们对戏剧的理解,以及作者用新自然主义表达主要角色死亡的戏剧性意义——主角在观众面前死去,以新的和重要的方式揭示了她的角色的社会现实的环境。第6讲:接着,Daniel Jernigan副教授探讨了布莱恩·奥诺兰的人物风格和创作特点。奥诺兰提出表演是生活的一部分,想要把生活过成一场表演,并将表演渗透到各个方面。这也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他的许多作品运用了元表演技术和后现代元叙事,将作品风格推进到19世纪60、70年代,并且这些技巧能够站在他的作品与他自己之间的距离上,他也越来越多地戴着各种公共面具面对大众。
第7-8讲:2022年7月7日下午1-4点,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科学与文学导论-深刻的共振》和《迈克尔·弗雷恩的哥本哈根和量子力学》的线上讲座。讲座阐述了在科学和文学之间寻找共鸣的价值,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具有诗人的精确性和科学家的想象力”。接着介绍了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弗莱恩的戏剧满足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许多期望,主要是由于使用量子力学理论作为文学表达的隐喻。第7讲:讲座开始,Daniel Jernigan副教授提出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同样有意义,他还认为,科学为调查人类状况的细微差别提供了深刻的隐喻。他通过介绍几位著名作家、诗人,如沃尔特·惠特曼等的文学作品,引用纳博科夫的经典语句,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具有诗人的精确性和科学家的想象力”,并枚举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讲解。第8讲:接着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介绍了迈克尔·弗雷恩的《哥本哈根》(1998),为我们介绍了量子力学相关的原则: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及玻尔的互补性原则等,通过相关图片的介绍和理论的讲解以及理论发展过程来隐喻记忆的不确定性和记忆的错误性,为一些同样的历史困难增加了进一步的细微观察。Daniel Jernigan副教授带领我们读了相关作品以作进一步了解,体会当中所运用的手法。参加本次讲座的师生都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第9-10讲:2022年7月12日下午1-4点,Daniel Jernigan 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的<拍卖第49批>(The Crying of Lot 49 )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汤姆·斯托帕德的<哈普古德>和<阿卡迪亚:后现代科学的正常化>》的线上讲座。讲座首先介绍了《拍卖第49批》(The Crying of Lot 49 )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文本,聚焦于俄狄帕·马斯(Oedipa Maas)试图解开皮尔斯·因弗雷里蒂(Pierce Inverarity)复杂的跨国商业资产的尝试。以及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与小说的某种关系。接着Daniel Jernigan 副教授分享了在《哈普古德》和《阿卡迪亚》中,汤姆斯托帕德将20世纪的科学作为他的主题。第9讲:Daniel Jernigan 副教授介绍了《拍卖第49批》,这本书从表面上看,当俄狄帕试图理解皮尔斯庞大事业的浩瀚时,她所消耗的认识论怀疑也许最好被理解为现代主义的哲学含义。然而,这种观点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俄狄帕可以被视为“一个投射世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创造而不是发现她创造的画面。Daniel Jernigan 副教授还分享了一幅书里的插画,画上描述了一些虚弱的女孩,她们长着圆脸,大大的眼睛,金色的头发,被囚禁在一个圆形建筑的顶层房间里,在绣一种挂毯。从开缝的窗户里溢出一片显而易见的虚空,作者通过这种空虚感隐喻了作品的创作。第10讲:接着,Jernigan 副教授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增加,并分享了一些文学作品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接着讲座分享了在《哈普古德》中,作者把量子力学与国际间谍活动进行了类比,而在《阿卡迪亚》中,他用混沌理论来解释文学传记作者在试图恢复过去时所面临的困难。Daniel Jernigan 副教授认为,即使斯托帕德完全致力于回应后现代景观,与他早期的戏剧不同,斯托帕德实际上不遗余力地使那些科学理论正常化,这些理论可能被用达到极端的本体论、认识论,甚至意识形态效应。
第11-12讲:2022年7月14日下午1-4点,Daniel Jernigan副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莎士比亚、戏剧和衰老》和《汤姆斯托帕德的犹太根源——从奥地利到新加坡,从印度到英国》线上讲座。讲座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衰老过程的各种态度,其中许多态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预示了当代对衰老的态度。接下来本讲座追溯了汤姆·斯托帕德与他的犹太血统的关系,以及移民到英国如何影响他的创作。第11讲:首先,讲座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衰老的各种态度,《无事生非》以描述人类的七个人生阶段而闻名,而李尔王极其有趣,因为他讲述了痴呆症患者的困难,以及遗产规划的重要性,包括遗嘱、授权书、遗嘱认证和信托,这是莎士比亚自己的遗产规划中学到的教训。第12讲:接着Daniel Jernigan副教授提到了大众对斯托帕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斯托帕德与印度的关系上,包括1942年日本入侵新加坡后,他在那里度过的岁月(4到8岁)。斯托帕德在新加坡的生活本身就是纳粹侵略的结果,因为他的家人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在潜在的纳粹迫害威胁之下,被迫离开了捷克斯洛伐克。讲座主要关注他在《印度笔墨》(1995年)中对英国帝国主义的态度,但也更密切的关注他自己在《利奥波德·施塔特》中与德国帝国主义的摩擦。
Jernigan副教授的讲座既涉及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又触及法国、意大利著名剧作家的创作,还讨论了斯托帕德等后现代剧作家的作品。听众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