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童明教授成功举行

2022年6月13日-17日,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童明教授(本名刘军Jun LIU)为我校师生在线做了6场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刘克东教授主持。

image-20220728093138-1

 

image-20220728093139-2

第1-2讲:2022年6月13日8-11点,童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狄欧尼苏斯生命唤起的情感:悲剧合唱的演变》的在线讲座。讲座分为上下半场。童明教授从古希腊悲剧讲到德国哲学家对古希腊悲剧的阐释,又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分析了悲剧合唱及英美现代小说中的悲剧合唱及其狄欧尼苏斯精神。亚理斯多德侧重情节的悲剧理论影响广泛,但他对悲剧情感和实质的解释似有缺失。尼采以狄欧尼苏斯合唱为侧重的理论,是为希腊悲剧本质更通透的解读,顺此探索,可发现现代伟大的悲剧作者,暗合希腊狄欧尼苏斯生命的精神,以新形式继续悲剧合唱,也有力支持尼采的理论。本文分四部分。(1)在希腊悲剧起源于狄欧尼苏斯崇拜的语境里,阐释悲剧的悖论,以及早期悲剧合唱如何表达狄欧尼苏斯生命力; (2)在尼采理论的语境里,阐述艾泊罗和狄欧尼苏斯的相互作用是个体融入狄欧尼苏斯生命力产生的惊骇和喜悦交集的情感;(3)进一步阐述悲剧合唱中的“我”是狄欧尼苏斯生命的发声,所以在莎剧中“合唱”常常在独白中(以《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的片段为例);(4)以福克纳《八月之光》和沃尔夫《达洛维夫人》的段落为例,阐述悲剧合唱在现代小说中的另一个变异是“合唱片段”。悲剧中“我”是我又不是我,其情感是合唱唤起的情感。悲剧人物承受不可承受的苦难,经狄欧尼苏斯洗礼,以狄欧尼苏斯生命发声。惊骇和狂喜并存的情感,个体生命拥抱狄欧尼苏斯生命时的感悟,这些就是悲剧合唱的内涵。

image-20220728093139-3

image-20220728093139-4

第3-4讲:2022年6月15日8-11点,童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从“应和“到”灵韵“:忧郁的理想催生的美学经验》的在线讲座。讲座分为上下半场。童明教授从法国作家波德莱尔关于“应和”的概念讲起,过渡到德国犹太哲学家本雅明对该概念的升华,又谈及海德格尔和南美作家博尔赫斯对于该概念的拓展,最后和中国文化中的庄周梦蝶做了跨文明类比。童明教授以《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诗篇为例,阐释了波德莱尔诗艺中的“应和”(correspondence),以及它和“忧郁的理想”的关联,进而阐述本雅明如何在解读波德莱尔的基础上,形成以美学经验抵御现代异化的理论, 并以“灵韵” (aura)作为这个美学经验的符号。本雅明的“灵韵”在物我相通的“应和”中增添内心时间的维度,或可称作第四维度。童明教授以海德格尔、博尔赫斯为例,进一步阐述美学经验中的这个维度。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若干母题》的论述中指出:波德莱尔、孟福特、柏格森、普鲁斯特、梵乐西等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属于叙述这个美学经验的阵列。童明教授将“应和”和庄周梦蝶的喻说进行关联,产生了跨文明的类比和思考。

image-20220728093139-5

image-20220728093139-6

 

 

第5-6讲:2022年6月17日8-11点,童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飞散的文化和文学》的在线讲座。讲座分为上下半场。童明教授回顾了“飞散”(diaspora)概念的演变,考察了它的各种用途,并调查了飞散意识如何改变文学写作和审美判断。讲座的后半部分探讨了飞散侨民理论的三个维度:1.“飞散”与“超越”逻辑;2. 跨国文化与文化翻译;3.移民和多历史主义(multi-historicism)。童明教授认为diaspora译为“飞散”比较准确,因为当代意义上的飞散是主动的,而“离散”、“流散”、“散居”都是被动的。

image-20220728093139-7

image-20220728093139-8

 

童明(刘军)教授曾任联合国纽约总部专业译员,中国翻译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国际东西方研究协会理事,现任美国《东西方思想》(JET)编委、中国《外国文学》编委、《中国翻译》编委,所著《美国文学史》为全国高校广泛使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