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十五届“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各学院(学部)团委:

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倡导广大学生继承和弘扬马祖光精神,深入挖掘科技创新育人新成果,落实《关于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激励的若干意见》,同时选拔高质量作品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五届“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

大赛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前我校本部在读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硕博连读学生及直博学生前两年可按硕士生学历报名参赛;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二、赛程安排

(一校赛报名阶段(2025年223日-3月14日)

各学院(部)成立挑战杯竞赛工作小组,并确定一位辅导员作为科创专项负责人(可由团委书记兼任),深度整合资源,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广泛开展院赛动员选拔优秀项目参赛,每个参赛项目确定一名辅导员作为项目打磨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参赛材料。

备赛期间将邀请校内外高水平专家开展项目培育,邀请历届“挑战杯”获奖学生分享科技创新经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指导学生打磨项目参赛,相关通知将通过各学院(学部)科创专项负责人工作群及大赛哈工大APP通知群发布(哈工大APP二维码见文末),请各学院(学部)科创专项负责人及参赛项目负责人于2月28日前加群。

校赛以各学院(学部)为单位上报,请参赛项目负责人3月14前填写报名链接http://leonicy2981.mikecrm.com/zsbwUl9,并以学院(学部)为单位提交《附件1:大赛项目汇总表》《附件2:大赛项目申报书》《附件6:大赛项目诚信承诺书》(手写签名扫描件)及项目介绍PPT,材料打包发至校团委科技创新邮箱(后续通知各学院科创负责人),各项目材料文件夹命名格式为“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其中附件2命名格式为“大赛申报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项目介绍PPT命名为“项目PPT+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

(二)初赛阶段(2025年317日-3月21日)

初赛将根据项目提交材料开展函评,遴选一定比例项目入选“哈工大科技创新种子库”,入库项目有资格继续参与后续竞赛评审及项目打磨,原则上不支持未入库项目申报“挑战杯”省赛。

本次大赛设置优秀项目直通入库名额,各学院(学部)可推荐符合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要求的优秀项目直接入库,推荐名额见《附件7:各学院(学部)优秀项目直通入库名额》。

(三)决赛阶段(具体时间后续通知)

所有入选“哈工大科技创新种子库”的项目经进一步培育后,进行5分钟路演答辩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参赛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或在研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团队成员不超过9人,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主体赛道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赛作品每篇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校赛阶段每人可申报参与多个项目,省赛阶段后每人只能作为其中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组别,不得兼报。

5.跨院系组队项目以项目负责人和第一指导老师共同认定申报学院(学部)。

6.由于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尚未发布,关于赛事的详细规定,请参考《附件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附件4:“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7.由于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尚未发布,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团队可参照《附件5: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进行赛题选择并按照要求完善参赛项目。

四、奖项设置

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入围决赛作品总数的 5%、10%、20%、55%,为优秀组织单位设置“祖光杯”“优胜杯”奖项,同时对将各获奖项目给予奖金、证书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五、其他

赛事相关信息将通过今日哈工大、哈工大APP通知群等平台进行发布,请各学院(学部)科创专项负责人及参赛同学及时关注。

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image-20250223170448-2

 

联系人:

刘辰羽老师,0451-86413809

陈洪建老师,0451-86413889

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

2025年2月23日    

 

附件1:大赛项目汇总表

附件2:大赛项目申报书

附件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4:“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附件5: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附件6:大赛项目诚信承诺书

附件7:各学院(学部)优秀项目直通入库名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