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语言、文学与科学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97日至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语言、文学与科学前沿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及蓝赛格(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办论坛以数智技术赋能背景下的语言、文学与科学教育”为主题,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140余人齐聚哈尔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高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雪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松教授主持。

刘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国教育界和科技界为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今天,科技发展和文明建设交相辉映、交融互通,同时也对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构建话语、激励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学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工大着力发展文科“精特计划”,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统筹规划学科建设的发力点和增长点,努力打造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外语学科。本次论坛富有前瞻性地从语言、文学和科学相融合的视角,聚集多学科专家学者探索科学教育、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三者的交叉融合,是服务于我国发展战略、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学术盛会。当今数字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开始作用于外语教学。如何利用数智技术赋能科学教育、外语教育和语言文学研究,如何通过数智技术应用塑造学生的思想内核和科学素养,如何应对数字技术对传统语言文学教学带来的挑战,都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他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为数智赋能以及语言文学和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提供宝贵智慧。

 刘挺教授致辞

李雪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她指出,语言文学与科学,交融互动,意义非凡。它既能让科学知识以多彩之姿为人们所接纳和领悟,还能使科学研究兼具人文思考,于社会文化的宏大背景中实现真正有益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科学亦为语言文学研究开辟新视角、赋予新工具,共同充实人类文化的内涵。党自二十大以来不断强调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愿景,语言文学与科学的交互融通恰好反映了当下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的重要思考。因此,本次论坛的召开兼具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哈工大人文社科学部站在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平台上,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办学格局正不断提档升级、优化完善。她希望本次论坛的交流能够为高校语言文学学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彼此赋能探索新路径,为创造学科新的增长点贡献智慧和创见。

李雪教授致欢迎辞

高原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自202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专委会致力从科学话语研究、科技翻译研究、跨文化科技传播、文学与科学、学术语言能力评价研究等五个方面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社会服务;形成了两大学术品牌,“语言、文学与科学前沿论坛”和“科学话语研究论坛”。她期待本次论坛能够激发参会者对学科交叉融合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高原教授致辞

王松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本次论坛特邀著名科学家、语言研究专家和外语教学专家做了14场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教授做了题为《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翻译研究的发展:问题与前景》的报告,指出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翻译研究应关注翻译伦理研究、翻译文本研究、译者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批评研究以及翻译教学研究等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提出了外语专业要培养新时代融通型外语人才的主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卫乃兴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辅助、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探讨了机器学习技术的意义和局限性;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探讨了关于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提出“通专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西交利物浦大学邹斌教授探讨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英语口语对话的研究;武汉大学邓鹂鸣教授做了国际EAP/ESP前沿热点研究分析(2021-2024);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探讨了AIGC技术冲击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破壁与升级;暨南大学赵雯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写作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宗成庆教授从科学家视角分析了AI时代外语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曲阜师范大学秦洪武教授探讨了大语言模型语言能力作用于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式;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从生态研究视角探讨了教学改革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方面;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探讨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的融合路径;华中师范大学覃江华教授对哲学翻译进行重新定义和定位,探讨了外国哲学翻译与本土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念宁教授通过比对学术新手和专家的英语学术语篇语料库,探讨学术文本中的立场表达。主旨发言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探讨了数智技术赋能语言、文学与科学教育的前沿话题,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议。

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是设置了外语专业人才数智能力发展圆桌论坛”,参会专家、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以及特邀科学家围绕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数智能力的发展建言献策,以提升外语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圆桌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卫乃兴教授主持。论坛同时设立平行分会场,参会教师和学生围绕数智赋能语言研究、新时代外语学科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时代外语教学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新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五个分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4位专家做主旨报告

14位主旨报告主持人

闭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原教授做了大会总结,邹斌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做表态发言。闭幕式由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念宁主持。

 高原教授做大会总结

邹斌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发言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外语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数智技术与语言、文学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理念,展示了技术赋能外语教学、学术研究、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范例,对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数智技术与外语学科研究和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特色科学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贡献了力量。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